【宿管中心教師學習篇】——小學預科班生活老師學習《兒童教育心理學》
發(fā)布日期:2019-04-24 信息來源:
四月份每周二、周四上午,小學預科班根據(jù)計劃安排組織全體生活老師學習《兒童教育心理學》,旨在通過學習習得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,以培養(yǎng)學生獨立、自信、勇敢、不畏困難的品質(zhì),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,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。
學習后,老師們了解要理解兒童的某一特定行為,就必須先了解其整體生活史。兒童的所有活動都是他整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外顯。把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人格的統(tǒng)一性。故當學生出現(xiàn)一些不良行為時,應(yīng)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了解兒童成長史,以便分析和了解行為產(chǎn)生的原因。
教師們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,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生活老師應(yīng)該努力增強孩子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。我們的鼓勵也許就是孩子們增強自信心獲得成就的助力。培養(yǎng)孩子的勇敢、堅忍和自信尤為重要,要讓學生認識到面對挫折不能氣餒,也不能喪失勇氣,而是要把挫折當作一個新的問題去解決。如果老師一開始就從孩子的長處出發(fā),鼓勵并相信他們可以取得成績,那么老師的任務(wù)就輕松很多。這就像把孩子從一個碩果累累的果園引入到另一個碩果累累的果園。
預科組的老師將持續(xù)不斷地把學習到的知識結(jié)合自己的工作內(nèi)容進行思考和實踐探索,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,學會求知,學會做事,學會共處,學會做人。學校教育對個體未來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因為學校教育處于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,它有可能矯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不良影響,也有責任為他們適應(yīng)社會生活提前做好準備,以確保他們在社會這個大樂隊中和諧地演奏好自己的樂章。
(供稿:宿管中心 編輯:何穎)